中医药参与抗肺炎,防控成果初步显现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在一起鼓劲加油。(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中国日报网2月7日电(记者 吴勇 苏峰) 2月6日,武汉一共有18多名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人治愈出院。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领头的医疗团队是背后的骨干。中医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此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西苑医院医疗团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援助期间,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的8名患者2月3日集体出院。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有6名是重症病患。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在一起鼓劲加油。(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在一起鼓劲加油。(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也有关于中医的讲述: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的瘟疫。“中医药就是从与各种瘟疫展开的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决战中成长起来的,历朝历代都有名医先贤。”刘清泉说,“中医绝对不是只能用来养生保健。”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展示医院赠送的中药香囊。(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展示医院赠送的中药香囊。(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中西医从来不是对立的,对人类来说,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疫情。刘清泉说:“哪个好用我们就用哪个,这也体现出我们中华文化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特点。”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优势是中国拥有非常庞大的数据库。中医是在过去几千年间应对各种疫病中发展起来的,从《伤寒杂病论》到《肘后备急方》,都是丰富的宝库。
2月6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出院的患者向医务工作者挥手致意。(中国日报记者 朱兴鑫 摄)
“我们有大量的‘工具箱’可以使用,这也是我们解决这次危机的信心来源。”
“近年来,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多,而在SARS之后对人畜共患病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次新冠疫情启示我们,依然要加强病毒基础研究,加强数据的积累,未雨绸缪,防备于未然。”刘清泉说。
(编辑:鑫果)
相关阅读
-
西华县人民医院义诊活动暖人心
-
孙振涛教授敬业创新,助力临床医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
传承中医正骨惠民心—— 专访包氏太极正骨手法创始人包海江
-
道医绝技传承者李中彬:坚守初心,传承道医文化
-
新时代非遗文化传播大使:齐兰古——筋骨无痛复位导引术发明
-
中医传承者冯晓垒:扶阳唤体疗法开拓中医新境界
-
扶阳唤体疗法创始人——冯晓垒
-
首届(2024)药王孙思邈医德医术传承高峰论坛,在河南郑州召开
-
第五届中国(甘肃)药博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
特效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暨名老中医经验技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
-
爱诗美家医APP VIP会员卡批量办理
-
2024世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主席团成员名单发布
-
齐鲁医院举办多个学术年会,聚焦智慧门诊、法制建设助力医院
-
易象脐针疗法传承人——王培根
-
搭起心脏生命之桥——记济宁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张申教授团队
-
中医通法治未病 药食同源益寿长 北京陈宝洪中医研究院——
-
第六届石筱山伤科学术传承与创新论坛暨国医大师施杞教授从医
-
古医文唱诵癸卯首秋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
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呼吸困难、眼睛肿、耳朵痒——原来还
-
总台CGTW制播分离中心CCTV广代《商企汇》山东摄制中心在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