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2016-07-17 15:56 中华文教网 记者 田欣肖 赵天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靳新国(笑琰)首先致欢迎辞

         本网讯:2016年7月16日下午,由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中华文教网主办的《诗心映月——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二楼召开。

        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院长靳新国(笑琰)首先致欢迎辞,简单介绍了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研究范围、现有资源和运营情况,并希望全国传承国学之士、文人墨客能到正念正心做客交流。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诗人李月

       李月,本名李爱娣,博名月玲珑,女,生于1972年10月,祖籍河南长垣,现居北京。现任中华文教网主编、今日文教副主编、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秘书长、华夏寺庙文化网副主编、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写作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协会理事。爱好古体诗词对联,闲暇时学习国画。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其古体诗词清新、婉约、大气。新浪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555moon
 
        研讨会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段是宣读江鸟先生,曹华先生,王雷生先生,马培文先生,诗人黄莽、周步、戴林英、戎劲松为李月的诗词所写的随笔及评论。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著名书法家、诗人江鸟老师在诗评中写道:“律诗太程式化,难以出彩,但李月的诗词信手拈来,不乏佳句。如《咏柳》一诗中“暮里藏人三两处,溪边钓月万千丝”,《咏茶》一诗中“款嗅清香津已润,浅尝玉液意犹痴”,《咏梅》一诗中“向阳几朵天香散,卧雪心间逸韵驰”,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别具神韵,不是此中高手,难有如此境界。李月的诗词,大都触景生情,意象丰富,有寄托有感慨,并非无病呻吟。”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曹华先生的诗评从李月的《西江月.吟秋》一词谈起:
          两岸花香明媚,一弯碧水清幽。秋光岭上弄晴柔,漫烂千山红透。
          莫叹心身将老,行文小月堪酬。且行且摄且凝眸,缕缕松风盈袖。
        李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祥和共盛的佳画。如果你能体悟“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精神,即可感到“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之“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知片言可以明百意,而“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即可从个人小天地跳出而放眼于环宇无际,品味出此“两岸”已经拓展到海峡甚至是大洋彼岸。点明“一弯碧水清幽”出于“花乡明媚”。进一步指出“岭上弄晴柔”的姿态,和与之呼应配合即可“漫烂千山红透”的愿景展现。下阕则是语重心长的规劝,前者已悔失去历史良机的把握,来者更应该珍惜这种善意。切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真可谓“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琦”。从而进一步明白“诗品出于人品”。“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王雷生先生在诗评中写道:“赏读李月诗词时,随着诗词意境,我找到了一处心灵的悠静之处,心湖的镜面上激起了涟漪,这涟漪便是那诗词中奇石、明月、西风、落叶轻轻激起的……
      一首极富禅意的佳作《《七律·云》,‘朝从瀚海暮腾空,缱绻依稀绕月宫。星夜千程欣伴玉,霞光万道爱披红。缤纷异彩皆虚幻,明暗无常造化功。转瞬尘烟俱往矣,无边绮梦作清风。’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人生的无常,人们习惯上常用云来比喻人生如梦如幻,变化多端,可又有几人能借云把人生看透呢?
     清晨时伴随着朝阳从海天交替处升腾而起,那时的景色可谓是彩霞满天,诗人借云喻人生的青春岁月,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当夜暮降临时,形似百兽的云彩依稀萦绕着月宫,给浩瀚的夜空增添了无限的神秘与深遂。在风吹送下,那云在星河中时而似万马奔腾,时而如仙女献瑞……
     正当作者描写云似玉气如虹时,突然间笔峰顿转,道出了缤纷异彩皆虚幻的禅境,到此,作者借云喻禅、悟道,道出了宇宙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生灭规律,尽管缤纷多彩,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无常造化的虚幻现象,当尘烟散尽时,你张开怀抱能拥入怀里的又有什么呢?只不过无边的绮梦在风中飘荡……
       得知这首诗已由著名书法家江鸟老师书写,作为中华禅诗文化碑立于五台山清凉寺门前,相信此诗意义与影响深远。”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江苏省盱眙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审马培文先生在诗评中写道:
      “李月诗词清赏”吸引了我的眼球。整版100首诗词(其中34首词,29首绝句,47首律诗)如夏日一阵凉风沁入心田,顿觉通体舒畅。
        我喜欢不曾谋面李月的诗词,崇尚、吟诵、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如不讲韵律,就如列车失去钢轨,行舟失去河床,信马游缰,上不了台面,而不成体统。
        李月的诗词讲究韵律,恪守规范,34首填词合辙合韵,29首绝句平仄严谨,47首律诗联句工整,是好诗,也是美诗。
        李月100首诗词,首首有诗意,有诗情;有诗味,有诗境;有诗趣,有理性。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诗讲究诗质和诗核。
     诗质,是诗的质地纯净,内涵丰厚,不空不乏,不浮不躁,返朴归真,实实在在。她写琴琴有声,写茶茶有香,写花花有色,写物物有情。梅兰竹菊的君子风度,柳荷桐树的飘逸神态,都栩栩如生,可唤可亲。
    诗核,是诗的主旨明朗,内核坚挺,不虚不飘,不狂不浪,结结实实,语重心长。她写菊突出了“含香入墨风姿逸,抱冷微吟品格端”的从容淡定;她写竹彰显了“饱食风霜难掩骨,惯看世事未低头”的忠贞气节;她写柳展现了“天生便是丹青手,写尽阳春翡翠诗”的灵动潇洒;她写杏张扬了“娇羞一任依风诉,妩媚何须对蝶夸”的自信自尊……
       质是诗之本,核是诗之魂。
       诗无质只是空乏无味的词句堆砌。诗无魂只是陈词滥调的浮雕蜡象。
       李月的诗词在讲究格律音韵的同时,握住了四个紧要处,即:有思,有境,有趣,有味。
       有思,就是有内核,有灵魂,表达高尚。
       有境,就是有境界,有高度,表现优美。
       有趣,就是有智慧,有情趣,表情灵动。
       有味,就是有韵味,有洞察,表述精准。”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诗词协会理事戎劲松先生就李月的诗《五律•琴》作了赏析:
            斫木为身骨,调丝作七弦。
            吟松山寂寂,酹月影娟娟。
            懒向眉心诉,空于指上诠。
            秋风解不解,一曲响千年。
    
     我觉得琴写得非常突出!转结处更将琴和作者的心意天人合一,秋风解与不解,一曲以然传世千年!全诗无一字言琴,却字字离不开琴,紧扣主题,深入浅出,写出了琴语发乎心声,而非浮澡的市井之语。能读到这样的佳作乃各位之幸也!此真是一首难得的传世之作!精品当中的精髓!用语清朴浑厚,高古心旷,写出了当代人以琴为心声的自信!你喜不喜欢,他都是尚品。也正如你喜不喜欢张家界,他都是那么的美!喜不喜欢黄山,他永远都是那么的庄严大气!建议将这首诗刻到古琴上去珍藏!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研讨会第二段是自由交流,与会者就李月不同时期所写的诗词从格律诗词的规则、诗人诗心的提炼以及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在座各位师友踊跃发言,气氛热烈,赵国培先生、任光霞、王苏华女士现场朗诵了李月的诗作,超侠先生即兴吟唱了李月的一首词,书画家卫青、书法家曹新山等会上以书画祝贺,大家感言此次交流会受益颇深,希望这样的研讨会能经常举行。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北京海淀区作协秘书长王威、《稻香湖》诗刊赵国培、中国建材报副刊主编、诗人郭宗忠、中国作家网编辑、作家超侠,人人文学网主编王博生、《诗词之友》主编张脉峰、北京正念正心国学文化研究院常务长靳新国、中华文教网主编李月、中华文教网副主编王红研、中国诗词协会会长黄莽、中国国情网刘川波、海淀作协诗人、作家周润年、萧娟、周步、空军指挥学院大校、诗人王德兴、航天科工集团诗人任光霞、北京写作学会王苏华、中关村街道办事处、诗人王吉勇、益民书屋诗人刘古径、诗人、书画家卫青、书法家曹新山、刘长锋、首师大朗诵爱好者郭光照、诗词爱好者王颖、陈永刚、张育恩等三十余人到会参加了研讨交流。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李月诗词研讨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记者 田欣肖 赵天赐)
返回读书写作频道 (责任编辑:中华新闻文化网)